《歐行雜記》
  作者:儲安平 編者:韓戍
  版本:海豚出版社2013年9月《觀察》是儲安平創辦於1946年9月1日的雜誌,因敢於抨擊國民黨政權,提倡“民主、自由、進步、理性”,大受人民群眾和知識分子的歡迎和喜愛,後被國民黨查封。儲安平去國游學是何種心境?掃一下即可獲取相關文章。想讀吳稚暉寫給儲安平的信?掃這裡,馬上閱讀。
  在這些游記中,儲安平為我們描述了他離開故土時的相關事宜、路途中的所聞所感,以及他在英國時期的學習、生活狀態等等。從中我們不難看出留英時期儲安平的人際交往及其思想狀況。
  對儲安平的學術研究,學界頗感困難的一點是他在英國留學期間的思想與生活狀況。令人欣喜的是,韓戍在民國報刊中找到了儲安平這期間的游記《歐行雜記》和《英居漫記》,並將之輯成《歐行雜記》由海豚出版社出版。這無疑為我們瞭解這一時期的儲安平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據。
  人與事:婚變與交游
  前往歐洲之前,儲安平在國民黨黨報《中央日報》社工作,這一時期,他和妻子端木露西琴瑟相和,過得非常愉快,兩個人也有了孩子。這次出國,儲安平可謂是拋妻別子。當時,端木露西恰好由《中央日報·婦女周刊》的臨時編輯轉為正式記者。然而,令儲安平沒有想到的是,將端木露西轉為正式記者的《中央日報》社社長程滄波後來與端木露西傳出桃色緋聞,而這也最終導致了儲安平與端木露西婚姻上的裂痕。
  除此之外,這一時期,對儲安平幫助比較大的應該是國民黨的大佬吳稚暉了。可能是因為鄉誼的緣故,吳稚暉對儲安平似乎格外青睞,他不僅給儲安平的《給弟弟們的信》寫了序,而且對儲安平的留學也大力支持,並寫了長信,建議他留學開始的時候,不要跟太多中國人來往,應該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,先利用半年的時間把英語練好,這樣的話才能事半功倍。
  當時,幫助儲安平聯繫求學的是杭立武。與吳稚暉一樣,杭立武也是國民政府的擁護者與支持者。儲安平到歐洲之後,還曾與駐德大使程天放、駐英大使郭泰祺等人有過來往。
  由其《中央日報》社編輯的身份及其所交往的人,似可看出,當時的儲安平對國民黨的態度是友善的。如果我們聯繫到後來儲安平回國後曾去中央政治學校教書的行為,則不難看出,這一時期的儲安平,在思想上還是傾向國民政府的。
  與此相一致的,則是儲安平在《歐行雜記》中所表現出的民族主義情感。他在《早操》一文中寫道:中國的國民,至少一部分的知識階級,的確比從前進步,比從前有民族觀念。而在《一個德國人》一文中,儲安平則給我們描述了一個希特勒信徒的信仰,這個希特勒的信徒認為:“德國必須有一個有力的獨裁者,假如德國沒有一個強有力的人像今日的希特勒,現在的德國不知將變成一個什麼樣子。”對這個希特勒信徒的話,儲安平似乎很有同感。在跟他交流時,儲安平一直強調的是國家安全與民族精神。
  思想:對英國的民主政治心嚮往之
  當然,留學時期的儲安平,除了民族主義情感之外,對英國的民主政治也心嚮往之。在入英國時,英國海關的工作人員曾檢查他帶去的相機,並一度有扣留相機的打算。儲安平對其解釋說:“之所以帶相機來英國,是要拍照片寄給報社……英國是世界議會政治的母親,泰晤士河畔的巴力門和惠斯敏斯大寺等的建築,幽古偉大是世界聞名的。英國沒有成文憲法,然而英國的政治卻仍有平和規律的演進,從沒有任何暴力的革命。這一點全世界研究政治或社會的人,都不敢忽略。”
  這一時期,與儲安平有過來往的還有周子亞、費鑒照、夏鼐、張東蓀的兒子張宗燧等人,而這些人後來都成了《觀察》的撰稿人。
  此外,儲安平在《歐行雜記》中還寫了他跟西方人的交往。他對歐洲人自動排隊守秩序的行為評價頗高,對房東守承諾講信用的行為,也很贊賞,對房東年紀大了依然喜歡看球賽、喜歡運動的精神誇贊不已。不過,英國人也有雞鳴狗盜之徒。儲安平在倫敦的圖書館讀書時,就曾丟了一把傘,為此,儲安平還特地寫文痛斥英國社會的下流。
  在贊賞與斥責之間,其實也蘊含著儲安平的興趣,他似乎對各國的國民性有著濃厚的興趣,早在《給弟弟們的信》中,他就已經涉及了這個問題,而他這段在歐洲的旅行與生活,也為他後來寫《英人·法人·中國人》提供了必要的條件。
  【人物簡介】
  儲安平,江蘇宜興人,著名報人。一九三二年畢業於光華大學政治系。次年任《中央日報》副刊編輯。一九三六年隨中國奧運代表團前往柏林採訪第十一屆奧運會,隨後留英,入愛丁堡大學。一九三七年春,從愛丁堡大學退學,在倫敦大學大學學院自修。一九三八年春歸國,任《中央日報》主筆。一九四○年任教於中央政治學校。一九四一年任國立師範學院公民訓育系教授。一九四五年主編《客觀》周刊。次年創辦《觀察》周刊。一九四九年後歷任新華書店總店副總經理、出版總署發行管理局副局長、九三學社中央委員、《光明日報》總編輯。一九五七年被打成右派。一九六六年神秘失蹤,生死不明。
  【編者言】
  儲安平與游記
  儲安平是中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代表人物。他主編《觀察》周刊時期,以民主、自由、進步、理性為辦刊宗旨,集合國內百餘位一流知識分子,批評政府,針砭時弊,將《觀察》打造為戰後知識分子最主要的輿論陣地,創造了中國言論史上著名的“儲安平時代”。不過,一般研究者都關註他政治的一面,很少有人關註他文學的一面。
  他在光華大學讀書期間,受徐志摩影響而逐步走上文學道路,在《新月》上發表了大量優秀的散文。擔任《中央日報》編輯期間,出版有短篇小說集《說謊者》。他尤其喜歡寫作游記。1931年,寫過兩萬餘字的《北行散記》。1936年,撰有《歐行雜記》、《英居漫記》、《奧運札記》,共計八萬餘字。1946年,撰有近十萬字的《英國採風錄》。1949年,撰有二十萬字的《東北參觀報告》,多半亡佚。其後以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的身份游歷新疆,撰有《新疆新面貌》和《瑪納斯河墾區》兩部游記。
  除了《英國採風錄》、《新疆新面貌》和《瑪納斯河墾區》,其他游記均未能結集出版。但是,這些游記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。《北行散記》記錄的是他1931年離開光華前往燕京大學做旁聽生的經歷,《奧運札記》是他採訪奧運會的手記,《歐行雜記》講的是他留學歐洲的一路觀感,《英居漫記》則是他在英國生活的日記,涉及他留學的學校、經歷、師承問題。這些資料對重新研究儲安平的生平與思想,實為第一手的寶貴材料。鑒於這四種游記均為今人未見,筆者逐字整理,反覆校勘,編成《儲安平游記四種》一稿,希望能對儲安平研究有所貢獻。
  書稿的問世頗經磨難。稿子在多個出版中輾轉不定。聯絡出版之際,恰逢陳子善老師在《文彙報·筆會》發表了《張充和的“貢獻”》一文,談及儲安平在《中央日報·貢獻》發表的《歐行雜記》,儲安平研究者或未發現。謝泳老師將此文轉給筆者,我馬上聯絡了陳子善老師。陳老師當即決定出版書稿,列入他主編的“海豚書館”叢書。
  只是,由於叢書篇幅有限,只能容納五六萬字,必須忍痛割愛。我選擇刪掉整理好的《奧運札記》和《北行散記》,只留下《英居漫記》和《歐行雜記》。選擇這兩種游記,也是因為儲安平寫作這兩種游記時有確切結集出版的打算,後因抗戰爆發打斷。如今重新整理出版,或許在某種程度也是替儲安平完成了一樁遺願。□韓戍
  【延伸閱讀】
  《儲安平與《觀察》》
  作者:謝泳
  版本:中國社會出版社 2005年9月
  此書系統地介紹、論述了儲安平的命運軌跡,以及在中國文化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《觀察》的興衰歷史。
  □書評人 林建剛  (原標題:游記中閱讀儲安平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ikwcoxxxlzp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